【匠心师者】胡伟东:手中有“尺”,心中有国
发布日期:2024-03-20 供稿:党委宣传部 王媛 摄影:本人提供
编辑:吴楠 审核:蔺伟 阅读次数:他是国家级领军人才,长期从事空间太赫兹探测与遥感雷达目标特性测量技术研究,“矢志创新,科技报国”是他的科研追求,“坚守初心,立德树人”是他躬耕教坛的操守,让我们一起走近bat365官网登录入口集成电路与电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伟东。
从读博时起,再也没有过“双休”。这样的忙碌胡伟东甘之如饴,只因手中紧握两把“尺”,一把教书育人“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一把科技创新“尺”,用太赫兹技术丈量天地,实现精准测量,服务国家重要领域。
以学铸魂,做矢志强国的北理工人
本、硕、博均就读于北理工,胡伟东可以说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北理工人。在20年的科研经历里,既有取得成功时的喜悦,也有背后鲜为人知的艰辛,真正支撑他走下去的正是一代代北理工人传承的“矢志强国、追求卓越”的精神。“我的老师邓次平教授带给我很深的影响,邓先生是我国第一代从事毫米波技术研究的专家,他甘为人梯、默默奉献,为国家重点领域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让我深受触动,立志要成为像他一样的人。”读博士期间,胡伟东确立了毫米波与太赫兹技术的研究方向。
在对太赫兹科学技术的探索过程中,泪水和汗水常常交织相伴。2017年,胡伟东接到一项紧急任务,必须在短短的两个月之内完成超宽带太赫兹系统的研制。当时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如何实现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成像,同时保证系统的稳定性?这个问题涉及到信号处理、仪器设计和算法优化等多个方面。攻关过程中,既需要每位参与者埋头钻研,脚踏实地地探究各项技术背后的科学原理,又需要团队内部彼此“打配合、勤交流”,解决系统整机的集成问题。“当时我们的技术认知和硬件条件都有欠缺。为了让学生快速对雷达系统有深入了解,我也是下了很大决心拆解了一套实验室的‘功勋’雷达系统,帮助大家快速掌握雷达系统的各组成部分。”谈及雷达研制,胡伟东讲起了起步时的艰辛。
胡伟东与团队合影
在团队完成太赫兹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和关键器件研制后,整机联调又成了眼前必须解决的问题。由于高端测试系统的缺失,超宽带太赫兹系统的联调必须借助其他单位的测量平台。当时正值北京盛夏,胡伟东和他的学生们起早贪黑,从中关村校区去往良乡进行联调测试。实验室内酷热难耐,而系统的研制又出现了不少难题,不少学生萌生退出的想法。胡伟东顶住压力,事事亲历亲为,始终战斗在科研一线,用自己的奋斗经历鼓舞和激励团队成员,让大家保持必胜的信心。他还自掏腰包给实验室购置了冰箱,那段时间,冰箱里的冷饮和冰棍永远是满的……胡伟东的鼓励示范和贴心关怀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团队成员们逐渐摆脱了困惑和迷茫,开始积极思考和探索。他们通过不断的试错和改进,逐渐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在胡伟东的带领下,超宽带太赫兹系统的研制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终于,经过数月的辛勤工作,胡伟东带领的团队成功研制出了超宽带太赫兹成像系统的原型。这一成果在学术界和工业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赏。团队成员们都深感自豪和满足,他们坚定必胜的信心最终变成了现实。
胡伟东经常勉励自己和学生:每个科研工作者在求学和工作上都会遇到重重困难和挑战,在科研的世界里,存在问题是正常的,没有问题是不正常的,对待问题一定要勇于亮剑,脚踏实地不断“打怪升级”,练就一身本领报效国家。
以学促干,为科研插上应用之翼
将太赫兹技术推广出去,真正对国家和社会起到贡献,一直是胡伟东奋斗的目标。“一门科学技术要保持活力,就不能只局限于理论研究,必须结合实际的应用需求,让应用为科学研究插上“翅膀”扶摇直上。”胡伟东谈到。2015年,在和团队成员的努力探索下,他们找到了太赫兹技术和气象探测的结合点,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大力支持,重大科研仪器项目“高灵敏度毫米波太赫兹双频共孔径联合相参云雷达仪”顺利落地北理工。项目进行过程中,团队争分夺秒,自主研制了220GHz/340GHz双频太赫兹接收阵列,成为国内大功率太赫兹雷达的先驱,领先美国NASA和欧洲航天局两年。
胡伟东与学生参加中国微波周
在宏观探测应用上崭露头角后,太赫兹探测技术在微观测量上也取得了傲人成绩。基于胡伟东团队提出的频分时分复用准光合成超宽带太赫兹信号产生技术,团队又自主研制了太赫兹高速扫频系统实现了1.1THz超高带宽,获得了国家级重点项目资助。研究成果荣获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二等奖。
坚持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导向,胡伟东团队瞄准国家关键核心问题,研制的太赫兹雷达作为唯一手段应用于我国航天复合材料在线无损检测,且在集成电路测试、文物测试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社会效益;被动式太赫兹安检成像系统应用于机场、地铁、海关的场景的安全检查,具有非接触、无辐射、无感知、无停留等特点,被应用于北京冬奥会场馆。胡伟东介绍,“过去,太赫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受到了很多限制,例如大功率频率源的稳定性和带宽的限制等,我们的研究填补了这些空白,为太赫兹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北京卫视报道胡伟东带领团队科技助力北京冬奥会
微信地球“变脸”,助力中国气象卫星明辨“风起云涌”。2017年,基于科研项目“风云四号气象卫星遥感分辨率增强技术”,胡伟东团队将卫星遥感地面分辨率从70km提高到38km,大气遥感辐射计的可展开天线的口径可从5米缩减为3米,大大减小有效载荷的体积和重量,为我国节约大量资金。2022年,太赫兹遥感技术应用于北京冬奥会,时刻对冬奥赛场的天气和环境进行精准预报和监测,为比赛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值得一提的是,全球首颗静止轨道微波探测卫星风云四号微波星进入研制阶段,太赫兹技术将应用于其中。
他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学仪器项目、民用航天太赫兹成像等重大项目;研究成果获国家级科学技术三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无线电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发表期刊和国际会议论文5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8项,出版学术专著《空间太赫兹遥感技术》。
胡伟东作为中国代表团太赫兹议题负责人为我国争取频谱权益
此外,胡伟东多次参加国际电信联盟ITU的无线组会议,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在频谱规划上为国家发声。
以学增智,培养面向国家需求的创新人才
在山西省方山县和北京市平谷区,两个小型化气象观测站为当地农作物生产开展气象灾害监测,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这背后是胡伟东指导的太赫兹研究生实践团的努力成果。该实践成果在2023年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中获得一等奖。“胡老师特别注重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总是叮嘱我们‘既要钻得进去,又要用得起来’,‘光纸上谈兵那是假把式’,他特别鼓励我们要根据国家需求把自己学到知识落在实处,多关注能够落地的前沿应用,这也是我们将来立足社会、报效祖国的‘根’。”实践团负责人、硕士研究生刘庆国如是说道。
作为一名教师,培养心怀家国的领军领导人才,一直是胡伟东坚持和努力的目标,“坚持以国家需求为导向,重视实践、加强交流,一方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责任感和使命感;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胡伟东近五年来承担了徐特立学院本科生课程《模拟电子学》,研究生课程《现代微波网络理论与新技术》《微波遥感》,以及博士生课程《电子科学前沿技术》的教学工作。此外,他还担任101中学北理工强基班班主任,负责指导《创新项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胡伟东注重洞察学生的特点,从高中到博士阶段,巧妙引导学生培养兴趣,渐入佳境,掌握系统化的知识。
高中生仍处于打基础的阶段,对科学和电子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很局限,对学科也缺乏深入理解。因此,他巧妙运用生动有趣的方式,以引人入胜的案例和实验,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独立思考,引导他们逐步掌握相关知识,从而让电子学的奥秘在他们心中绽放。
胡伟东与北京101中学生开展冬令营活动
进入大学校园的本科生已具备一定基础知识,但需要进一步培养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胡伟东精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项目和实验设计,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塑造创新潜质。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科研活动,搭建科学合作网络,洞察最新的研究前沿。他激励学生深入领域研究,勇于提出独立的科研问题,实施深入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助力他们克服研究中的困难和挑战。
胡伟东为本科生讲解实验
课堂上,他鼓励学生参与实践项目、团队合作和研究活动,提供引导和支持。在本科生课程《模拟电子学》的教学过程中,他要求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一项创新的模拟电子设计作品,“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中的课程是非常难的,而电磁波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在我刚承担《电磁场理论基础》这门课的时候,许多同学真是谈电磁场色变。我认为长此以往下去是不行的,必须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条件不允许的时候我就把实验室中一些生动的成果录成视频,让学生能尽可能参与到科学研究的实验中,并更形象直观地感知波和场的存在,这样很多概念和难点便会迎刃而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胡伟东说道。
胡伟东指导研究生外场实验
对于研究生培养,胡伟东有意识地让学生们参与到国家级科研任务中,让他们成为一个个小课题的负责人,将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育人资源。学生们的科研成果被应用于国家重大需求,自豪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胡伟东坦言,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幸福感就是看到一批批优秀的学生成长成才,学生们的成功永远是他最大的骄傲和成就。
从教多年来,胡伟东共指导研究生70余人,培养的学生科研成果频出,在信号处理、微波遥感等方向的国际顶级期刊发表20余篇高水平论文,2人荣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称号,1人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1人获得SMC奖学金,20人次获得“校优秀学生标兵”、“校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所指导的研究生毕业后80%都奋斗在国家重点领域。
胡伟东与毕业生合影
展望未来,胡伟东将继续在太赫兹领域深耕,以突破关键技术为目标,探索学科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坚守立德树人初心,担当教书育人使命,为国家输送堪当大任的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