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教学名师刘新刚:厚积薄发,守正创新,探索教学新生态
发布日期:2023-08-24 供稿:党委宣传部 王媛、崔雨涵、聂军锐 摄影:郭广泽、部分本人提供
编辑:吴楠 审核:蔺伟 阅读次数:“深耕经典,激活原理,直面现实,解决问题。”这是他的职业追求也是他的教学理念,从教十五年躬耕不辍,让思政课焕发无穷魅力。学生们说“刘老师的课有一种魔力,听起来让人欲罢不能,信息量极大。”“听刘老师的课是思想的盛宴,我们都是铁杆的‘刚丝’。”
他以深厚的理论积淀为学生打开专业知识的大门,以成果丰硕的科研项目反哺课堂、实践育人,带领团队总结出立体化的虚拟仿真体验教学设计,智慧赋能思政课教育教学。
他是国家级教学名师、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人物、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师、北京市优秀人才,他是bat365官网登录入口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新刚。
深耕经典,点亮课堂
刘新刚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
“如果我手中的水杯掉落地下,要遵循运动规律,有完美的运动轨迹,这说明杯子的运动轨迹具有什么特点?”看着同学们懵懂的面庞,刘新刚继续循循善诱,“杯子的运动是理性的,而人却不同,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性时而表现为疯狂,时而表现为恐慌,对不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课堂上,刘新刚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小案例入手引出同学们觉得晦涩难懂的大问题——金融自由化的理性人假设前提及其批判。
“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秉持着这样的信念,刘新刚创新教学体系,以“激活原理、解决问题”为设计理念,深化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贯通本硕博一体化培养路径。在本硕博不同阶段的教学中,刘新刚都要求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逐步培养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刘新刚认为,讲好思政课,必须深耕马克思主义原著,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说服人。
刘新刚为学生答疑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都不是教条,而是研究的方法和行动的指南。刘老师在对学生的指导中既注重传授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理论知识,更强调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精神实质的基础上,习得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原则与方法。”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田曦出站之后成为中国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名教师,“刘老师对博士后的指导践行了‘大鱼前导,小鱼尾随’的‘从游’的教学模式,我也希望自己能在今后的教学科研生涯中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自己的贡献。”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刘新刚所讲授的原理课在学生的眼中已成为有内涵、能“解渴”、合“口味”的“金课”。从教十五年来,先后为11000余名学生讲授3300多学时,刘新刚凭借别具一格的授课风格获得了评教全部优秀的成绩。
刘新刚指导学生开展科研课题研究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平台资本治理、流量资本治理、中国股市监管等涉及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在刘新刚眼中都是教学和科研的最好素材。“抓住具体问题,剖析具体问题,讲出背后的理论是刘老师一以贯之的授课思路,在讲到经济治理问题时,他通过经济治理的国际比较,揭示了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以‘理性人’为起点的抽象性和机械性,而中国的经济治理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的‘现实人’为起点,关注了人的社会属性。”2014级宇航学院本科生石钛文目前正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刘老师的课程寓价值引导于知识传授中,让我充分认识到中国的制度优势和治理优势,在内心立下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信念和投身于马克思主义研究事业的理想。”受刘新刚课堂的启发,有10人以上本校本科生报考刘新刚团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成为理论人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是束之高阁的艺术品,而是用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论。直面实践领域的现实问题,敢于进行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刘新刚治学育人的根本态度和方法。“刘老师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发展紧密连接,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回答时代问题,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用于思政课讲授,让学生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社会问题的强大解释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bat365官网2017级博士卢鑫毕业后进入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刘老师使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科研工作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在今后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我希望通过我的讲授,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对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正确分析和解读的能力,从而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刘新刚把握中国发展大势,紧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原创性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时代需求,在教学与实践互促的过程中不断讲透理论,直面现实,培养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和实践者。
走出课堂,实践育人
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那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真正做到将原理应用于实践呢?这是既往的思政课教育中久难破除的谜题。刘新刚坚持“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辩证统一,在理论和实践的良性互动中解决中央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系列现实问题。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刘新刚深知教育教学不能仅停留在纸面和课堂内,要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我们通过有组织的科研,帮助教学团队积累诸多鲜活素材和个人思考,将最新的科研、实践创新成果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切实面对实际问题,进而研究如何解决问题。”
刘新刚为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国企党建研究院揭牌
在武汉的葛洲坝大厦,刘新刚带领团队教师和一批硕士、博士研究生,与中国葛洲坝集团的管理人员进行了一场深刻且细致的访谈。这次访谈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实地调研让我们有机会和大型央企的实践一线工作者进行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行业前沿,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发现问题,通过调研葛洲坝集团海外公司的运营情况,我们了解到了央企在‘走出去’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堵点、风险和考验,继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020级博士生王子旭说道。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央企面临稳定经济基本盘的使命,需要强大治理能力,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刘新刚担任葛洲坝集团“新冠疫情影响与应对”研究小组组长,带领团队教师和学生形成4个研究报告,针对“国企党建”提出了北理工方案,直接向中国葛洲坝集团党委常委会作出报告,并被集团广泛采纳,该年度其业绩逆势上涨站上1000亿平台,受到国资委表彰。“诸如此类的科研实践让参与进来的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了更深的领悟,运用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同时,这样具有现实意义和成果的案例融入课堂,也让课堂教学更加言之有物,课堂的‘触手’延伸到行业、社会和国家发展的现实需求。”刘新刚介绍。
刘新刚与团队研讨党建引领智慧民航建设
“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就是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回应和解释现实问题的本领。刘新刚教授带领团队激活党建研究理论创新资源,转化为生动丰富的思政课教学案例,提高了思政课答疑解惑的能力,体现了科研对教学的有力支撑,形成了科研教学的共进共促。”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江大伟说。
刘新刚代表bat365官网登录入口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国防科工局机关党委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党建研究中心致力于推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工作,将与众多央企合作所形成的案例教学成果转化到人才培养工作中,取得了教学成效,实现了思政课的“活化”。党建中心教学团队江大伟、李永进、李京、李璎珞等在人才培养和新时代理论宣讲上取得较大突破。“运用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真正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不能仅做‘书斋’里的学问。”这是刘新刚教授经常对学生们提出的要求。在刚刚落下帷幕的2023首都“挑战杯”竞赛中,刘新刚教授指导的学生团队斩获人文社科类调研报告特等奖,这一成绩不仅是长期实践育人成效的集中体现,更是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才培养上的重大突破和宝贵经验。新时代,刘新刚教授带领团队教师深入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依靠敏锐的学术洞察力,深刻剖析中国式现代化背后的道理、学理、哲理,并从新时代重大实践创新中开发整理出创新性理论,推动形成理论与实践互动的生动格局。面对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艰难、碳达峰碳中和如何实现等多期问题叠加所引发的各领域对治理方案的需求积极应答,连续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中实现突破,在《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红旗文稿》《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期刊上发表学术文章100余篇,出版专著、参著共9部。刘新刚有意识地将这些科研成果和研究优势转化为实践育人资源,不断为人才培养注入新鲜养分。
紧抓机遇,智慧赋能
新世纪,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重大改变,也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刘新刚较早敏锐地意识到,让数字技术服务于思政课教学,通过数字化手段革新知识的呈现和传递过程,将成为解决思政课难题、进一步优化思政课教学的“破题之要”。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扎根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的生动的理论,然而,对于同学们而言,受限于年龄、阅历和实践经验等因素,同学们往往难以完全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在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中,老师干巴巴讲,学生干巴巴听,一堂课下来,课程内容学生理解消化了多少?老师上课方式好不好?这些问题不得而知。然而,通过引入信息技术,以上问题都能得到切实有效的改善和解决。”2016年,身为青年教师的刘新刚,在时任院长李林英教授的带领下,作为骨干成员深度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改革,开启国内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的先河。
刘新刚牵头建设并讲授脱贫攻坚虚拟仿真思政实验教学课程
针对传统思政课教学的“沉疴顽疾”,要运用数字技术手段,做到“定向治疗”。在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建设之初,刘新刚作为核心骨干,参与将新兴的VR(虚拟现实)技术与思政课痛点一一比对,靶向定位,对教学方式大刀阔斧重新设计,下决心实现教学体系的重建和教学生态的重构。每块屏幕放什么内容?各分区如何衔接?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切实体验?……万事开头难,在理工科院校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困难更显突出。怎么办?技术不懂,学!与评价体系不搭,用信念坚持!刘新刚和团队成员一起,带入学生视角全流程体验,与技术人员一遍遍磨合,反复敲定各处细节,只求一件事——让学生在课堂上实现最大的收获!
经过十余年迭代,如今,虚拟仿真教学体验中心已进入“4.0版本”,可以实现诸多功能:运用虚拟仿真技术让学生“重走长征路”、体验“悬崖上学路”,实现了思政课教学的生动表达;开发虚仿资源库、案例库、知识图谱库,实现教学资源的分类整理、智慧推送;中心自主开发定制版“知行健”APP,每年动态跟踪学生思想状况,运用大数据进行精准学情分析,在云端实现师生“全时空互动”……
“这些年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加速推进对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实践创新成果的生动表达,为我们深刻领悟中国式现代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提供了技术支持,确保我们在新时代学成本领,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刚刚摘下VR眼镜的2021级博士生张恩箔连连称赞。
刘新刚通过知识图谱技术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
刘新刚的坚持,已然开花结果。如今,在他的带领下,学院开展数字思政教学改革,持续推动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相结合的有效路径,形成了在数字思政教学研究领域有影响力的教师团队,建设了一批在全国产生重要反响的教学实践成果。目前,虚仿中心思政课教改探索已成常态化,《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多门课程在中心开设专题,逐渐形成“中国精神”“伟大远征”“脱贫攻坚”“国家安全观”等虚仿金课,已覆盖学生7000余人。中心荣获“全国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全国虚仿联盟马理论类主任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目前,中心正在打造“徐特立”数字人形象、延安自然科学院元宇宙,未来仍将实现更多思政课育人功能。数字思政教学团队成员中以吴倩、张虹、李洁、李佳金为代表的许多青年教师,在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以及思政课一线教学中取得成就。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合影
“在‘两个大局’相互作用的今日,上好思政大课,培养新时代的领军领导人才,更要坚持守正创新,打开视野与格局,进一步突出思政课智慧化、活化特点。我的愿景就是打造教学与科研不断循环的有机生态,形成有中国气派、北理特色的国家治理案例资源库,不断强化数字教育的赋能优势,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贡献。”刘新刚说。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学团队的带头人和一线思政课教师,刘新刚深感使命责任重大,始终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带领团队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三尺讲台育桃李,师者刘新刚将保持初心,坚定向前。